離婚訴訟中分割拆遷安置房存在的難點問題
2014-04-16 22:43???作者:administrator???瀏覽次數(shù):次???分享到:
一、拆遷安置房的取得及特點
物權的取得,主要有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方式,原始取得又稱固有取得,是直接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而取得物權;繼受取得又稱傳來取得,是指財產所有權通過某種法律事實,從原所有人處取得所有權,這種所有權的轉移,意味著一方所有權的喪失,另一方所有權的取得,如通過合同關系而取得財產所有權,就是繼受取得。拆遷安置房是政府因城市規(guī)劃、土地開發(fā)等需要進行拆遷,而安置給被拆遷人,其安置的對象是特定的動遷安置戶,既有國有土地上的居民,也有集體土地上的農戶。被拆遷人是基于拆遷補償協(xié)議而獲取安置房,從法理上來說屬于繼受取得。為保障順利拆遷,各地政府制訂了許多形形色色的優(yōu)惠條件,如被拆遷房屋面積超過 100平方米,可安置兩套以上的拆遷安置房;拆遷安置房的價格按面積的不同適用不同價格等等,與普通商品房相比,拆遷安置房具有價格低廉,產權來源復雜,政策性強等特殊性。
二、離婚訴訟中分割拆遷安置房存在的難點問題
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經(jīng)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筑,是為適應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應運而生,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抽象性,而現(xiàn)實社會中的問題卻是具體的、多變的,想制定一個包羅萬象、永久適用的法律只是人類的一個美好幻想??v觀我國的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雖然也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及分割作了些原則性規(guī)定,但這些規(guī)定因過于原則,實際操作性不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fā)展,拆遷安置房、按揭房等各種性質的房屋層出不窮,法律不可能對每一種性質的房屋作出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加上房屋拆遷安置房因拆遷補償方式、產權來源復雜等因素,導致司法實踐中離婚財產分割時存在很多難點。
(一)離婚當事人對拆遷安置房的權屬容易發(fā)爭議
房屋作為不動產,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固定資產,夫妻雙方離婚時對房屋的權屬爭議已經(jīng)變得極為普遍,同時也成為訴訟離婚中合理處置財產問題的一大難點問題。其一是折遷安置房不僅受法律、法規(guī)的調整,還受到當?shù)卣嚓P政策的約束,具有較強的政策性,有的拆遷安置房存在補差價或按居住人口、拆遷獎勵、補助等因素進行安置情形,導致雙方當事人對拆遷安置房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還是個人財產引發(fā)爭議;其二是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與物權法、地方產權登記制度相關理念存在沖突,如婚前一方的個人房產,不存在補差價或按居住人口因素,該拆遷房屋在當事人婚姻存續(xù)期間取得,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之規(guī)定:該拆遷房應屬夫妻一方個人財產,而現(xiàn)行房屋產權登記制度要求辦理房產登記時必須夫妻雙方同時到場,產權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如登記在一方名下,須提供單身證明,由此可見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并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根據(jù)物權法的規(guī)定該產權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拆遷房屋應屬夫妻共同財產。有人認為產權登記在雙方名下,無異是對個人財產的又一次重新分配,顯然如果不調整現(xiàn)有的產權登記制度,離婚時雙方當事人仍會為拆遷安置房的權屬產生矛盾。
(二)離婚當事人對拆遷安置房的價值難以達成協(xié)議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這幾年房屋的增值已是不爭的事實,拆遷安置房因享有一定的政策優(yōu)惠,與商品房相比置換時價格相對來說較低。離婚案件中,當事人即使對房屋權屬沒有爭議,但談到房屋的價值時卻各執(zhí)一詞,特別是國有土地上的拆遷安置房與集體土地上的拆遷安置房的價值當事人難以達成協(xié)議,成為分割財產的一個難點。有人主張拆遷安置房不論是集體土地,還是國有土地,其享有一定政策優(yōu)惠,不能按市場價分割;有人主張國有土地上的拆遷安置房不受上市交易限制,應按離婚時市場價分割;有人主張集體土地上的拆遷安置房受上市交易限制,在市場價的基礎上,扣除營業(yè)稅和綜合地價后再進行分割,凡此種種,莫衷一是,在無法達成協(xié)議的情況下,當事人最終只能在法院的主持下選擇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評估,此舉既增加了訴訟成本,又不利于當事人及時解決離婚糾紛。